从家长给孩子背书包看中国家庭教育的三大弊

每次路过学校门口,或小区院内,经常会见到这么一种景象:头发斑白的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走在后面,前面走着几乎比爷爷奶奶还高的孙子,孙子身上什么也没有背,且边走边同同样是身上什么都没有的同伴打闹。当然,这个情景有时会换成年轻的父母,他们与自己孩子的举动似乎更让人觉得有味:他们不仅给孩子背着书包,而且还拉着孩子的手,边走边兴致勃勃地低头同孩子谈着好像是什么极为有趣的话题!

如果扩大一下范围,我们把目光投向每年的大学新生报到,上述两种非常熟悉的情景便又会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大学的校园或校园门口!对此,我想读者诸君当不会陌生吧。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是赞美呢?还是否定呢?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去年放寒假,笔者在校门口见到了另外一幅情景,这幅情景促使笔者彻底明白了我们应当如何评价上述这种从小学、中学一直蔓延到大学的、可以称之为“国背”的做法。

这幅情景是这样的: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在一所中学的门口等着接放了寒假收拾回家的女儿,不一会儿,女儿从学校里走出来了,她个子并不是太高,背上背着书包,看起来鼓鼓的;右手提着一个看来是装着被褥的大包,左手提着一个手提袋。等在门口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女儿出来了,既没有像许多城里的家长一样赶紧上去接下女儿手里的东西,也没有拉着女儿的手问长问短,而是向孩子招招手,女儿看见父亲,便走了过去,然后父女俩一同走到大门口人群较少的一个地方,父亲掏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交到孩子手上,又同孩子说了几句话,就转身离开了。这个女孩放下右手里的大包,把钱塞进上衣口袋里,转身提着自己的东西向停在马路另一边等着拉放学学生的各县来的中巴车走去。

碰巧的是,今年年初笔者在参加一个同事儿子的婚宴的时候,同这个女孩的父亲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一开始,我只是觉着他很像我在放寒假时在学校门口见到的那位那女孩的家长,但不能肯定。坐了一会儿,我便试探性地同他攀谈。我问他的孩子在哪儿上学,当他说出学校名字后,我说我也在那所学校任教,他便一下子显得对我亲热了起来,我就顺势问了一下去年放寒假时他接孩子的情况。他说是他,并且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自立,懂得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去做,不必麻烦他人的就尽量不要麻烦他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我又问了一下他现在干什么,他说一年四季在野外跟着电力公司或架高压线,或维修高压线,一年除过年底过年,在家里就待不上一个月。

听完这个农民工家长的这番话,笔者感慨万千。生活中许多多少读过一点书、且有一份固定工作的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要比农民工懂得的东西多,但是,看一看这位农民工家长教育孩子的举措,不知会让多少中国家长感到惭愧。

由此,笔者再次想到了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从笔者上边的叙述中,读者诸君不难看出,当下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在孩子教育上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

1.缺乏孝亲敬老教育。父母给孩子背书包,多多少少还有点理由——毕竟父母比孩子身强力壮,但爷爷奶奶给孙子背书包,无论是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况、怎样的一种理由,则是有违孝道伦理的,是是万万不能提倡的。在这个方面,家长自然首先要教育好孩子,而我们的一些爷爷奶奶也当明智、清醒,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爱孙心切而毁了孙子的一生。

2.缺乏自立教育。大家知道,自立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真正的,也是最深刻的原因。一个人如果缺失了自立能力,那么,不论他的年龄有多大,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婴儿”。看一看我们上述的那些从小学、中学,直至到大学的“国背”状况,我们的家庭教育缺少什么,不是昭然若揭吗?

3.缺乏吃苦教育。在某些情况下,孩子自己背书包,或者背行李,确实有点辛苦,但这点辛苦同孩子一生要经历的事情相比,真是小的不值一提。正因为其小,做家长的就完全没有必要替孩子背。在这个方面,家长不妨借机锻炼锻炼孩子的耐力,培养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常言道:孩子教育无小事,时时提防勿大意;一时的溺爱会带给孩子一生的痛苦;孩子小时候必须接受的教育,如果家长没有在孩子适宜的年龄去教育他们,那么,这些教育将终其一生都无法弥补……这些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教育箴言,家长如果不当回事,那么,你留给孩子的将是一个极度残缺的人生!各位做家长的,你们领悟到了吗?

减】家庭教育全套5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8购买已下架

“成蕾间谍”案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有何警示?记住这四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